首页 新闻中心 本想去挖矿结果遭挖坑 披区块链"马甲"行诈骗需警惕

本想去挖矿结果遭挖坑 披区块链"马甲"行诈骗需警惕

2019-12-05



原标题 本想去“挖矿” 结果遭“挖坑”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淑娟 高少华 李丽静

“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XX币躺着也能赚大钱”“矿机一响,黄金万两”……早在2017年,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和相关交易所就被监管叫停,但“新华视点”记者发现,随着近期国家明确提出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浑水摸鱼,推出各种所谓“币”“链”类高收益科技投资项目,大肆进行传销、非法集资活动。


“炒币群”“挖矿群”活跃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网络上的“炒币群”“挖矿群”在沉寂两年后重新活跃起来,关于虚拟货币行情和交易的讨论火热。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旗号推广宣传虚拟货币、资金盘,将区块链技术等同于虚拟货币,甚至出现“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政策已过时”等言论,有的用“链”“挖矿”“IMO”“ST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披着区块链的“马甲”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有各种传销组织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大肆行骗。他们伪装成区块链科技公司,以所谓区块链投资专家的名义到处开免费培训班,拉人头煽动公众抓住所谓的投资机会。行骗手法和保健品传销如出一辙,多数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对区块链和监管政策了解不深,很容易掉入陷阱。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对虚拟货币交易场所进行摸排整治。

事实上,早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虚拟货币的直接交易,对虚拟货币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此后,国内的虚拟货币大型交易所转入地下运作,将经营主体或服务器迁至境外。严厉监管下,虚拟货币交易暂时低迷。

2019年10月,中央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中的重要地位,相关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降温的非法发币活动“死灰复燃”。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毛洪亮告诉记者,近期传销、资金盘等不法活动利用区块链概念和发行虚拟货币进行包装,本身与区块链技术无关,涉及资金多,危害严重。


诈骗活动三大套路:挖矿、游戏、发币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诈骗活动以区块链技术包装迷惑投资者。

——以区块链挖矿、兑币为名诈骗。郑州警方近期通报了一起涉案金额13.6亿元、受害群众7000多人的骗局。

诈骗团伙嫌疑人高某成立河南链鑫科技有限公司、AT交易所等多家公司,将购买的硬盘、主板、机箱贴标拼装成所谓的“矿机”,对客户谎称:购买投资“矿机”就可通过挖币、交易等方式获得高额回报。但当客户高额购买其“矿机”投资后,该公司又以交易平台被黑客攻击为由,冻结客户兑换的数字货币,通过后台操作阻止客户提现,非法占有客户资金。

——打着区块链游戏的名义诈骗。上海浦东网警发布了一起区块链养宠物的资金盘诈骗案。该项目许诺客户养虚拟猪15天后平台收购,就能有28%的收益。但实际上,所有交易都由平台人员操控,甚至赤裸裸地把参与者称作“韭菜”,最后公司卷款跑路。

——以区块链名义发行“空气币”“传销币”。一些交易平台为吸引用户流量和资金,提升交易规模,推出了“交易即挖矿”“平台币”“交易平台融资IEO”等新玩法,部分平台甚至上线“共振币”等涉嫌传销、资金盘的虚拟货币。

“很多项目本身与区块链无关,只是利用区块链概念从事传销、资金盘等不法活动。”毛洪亮表示。


监管部门提醒投资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近期,上海监管部门特别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不要将区块链技术和虚拟货币混同,虚拟货币发行融资与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投资者应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2019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0余家,关闭相关支付账户1万余个,关闭微信营销小程序及公众号近300个。

一位虚拟货币交易所创始人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出现了一大批服务器架设在境外的中小虚拟货币交易所,主要客户都是国内投资者。”

记者看到,在虚拟货币信息汇总平台“非小号”上,目前收录的活跃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约500家,还有很多小型交易所没被收录。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相关负责人郑玉山表示,当前监管风向标是规范、净化区块链技术发展环境,清理防范民间炒币、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保障真正的区块链技术安全有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程宇表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项目的名义诈骗、搞资金盘,造成了社会对区块链技术的负面认知。应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来源:新浪科技

未将对象引用设置到对象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