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程序员?35万年薪与35岁危机
来源:北京商报
编者按:毕业季到来。对于全国1076万高校毕业生来说,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比往年都要艰难的夏天。这个庞大的团队,也成为疫情蝴蝶效应里的一环。稳就业,年轻人重中之重。无论你是谁,来自哪所院校,无论是“宇宙尽头的考公”,还是史无前例的考研,灵活就业,当你成为“1076万+”分之一,就业便不再是一个人的故事。
保研失败的小郑,就业之路反倒顺畅。花了一个暑假狂刷算法题,在秋招的时候拿到了多个大厂的offer,和某国产手机大厂签下了三方合同,税后工资包括年终奖将达到35万元。
意料之外背后有不少情理之中。传说中大厂的35岁危机,之于20岁出头的小郑,还很遥远。小郑就读于北京某理工类211的王牌专业——通信专业。“王牌院校+王牌专业”加持的毕业生,依然手握“仙女棒”,他们纷纷冲进大厂,把转型和被优化的焦虑残酷地留给中年人。
“上岸”的伏笔
“其实我当时比较希望可以保上研的,我们专业保研率接近20%,并且出国的同学也不少,顺延之后前30%的同学大概也能争取到保研机会。”小郑介绍。然而自己本专业排名前40%左右,遗憾没能顺利保研。
保研这条路上,小郑被挤下了独木桥。小郑就读于北京某211通信方向的专业,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他所学的方向和计算机技术联系紧密,偏交叉学科。大三下学期,他和同学们一样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找工作、读研和出国中进行抉择。
保研失败后,小郑开始考虑最后一条路——找工作。在地域选择上,小郑老家在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准备留在北京工作。据小郑介绍,他们专业前三年的课业都比较重,空闲时间少,所以他的实习经历也不多。“我们当时有一门课叫《交互媒体设计》,我还比较感兴趣,就想找这个领域比较前端的实习来试试。”小郑说。
不过实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小郑第一次面试并不顺利,对方是一家互联网大厂,第一次面试的小郑准备并不充分,面试官问到的问题很多都答不上来,这时小郑才认识到面试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课内学到的很不一样,还存在很多需要自学的内容。
实习的挫折,为后面顺利找到工作埋下伏笔。小郑意识到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差距。“我们的面试内容主要是算法题,学校也会教算法结构,但更偏理论性质,在实践过程中,面试官可能会让我们写伪代码,这就需要对算法有更广泛和全面的了解。此外面试还会考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这些算法题、面试经验都可以在CSDN(中国专业IT社区)等网站上找到,多刷题之后面试也会更有把握。”小郑解释道。
“卷”赢了
做足准备的小郑,准备借秋招打一场翻身仗。秋招刚开始的9月,小郑集中投了一批简历,既包括自己心仪的大厂,也包括通讯运营商和其他的中大型企业,还包括其他的保底企业。小郑最终选择的手机大厂面试分为三轮,前两轮面试内容都与技术有关,且在一天之内面试完,这样的快节奏让小郑一开始有些紧张。
“代码交上去的时候,内心其实没有十足把握,但是面试完检查发现自己没有写错,一方面运气比较好,另一方面还是暑假练习过的算法题发挥了作用。”小郑回忆道。
小郑获得了两家手机厂商的offer后,最想去的那家offer还没有批下来。“当时我其实有些纠结,因为其他两家在催着签三方协议,而我想去的那家offer迟迟没有确定,如果拒了前两家公司,最后一家没有给offer,我的处境就很被动。”
所幸的是,小郑最终等来了自己最想要的offer。今年8月,他将正式成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包括年终奖在内,小郑的年薪税后将达到35万元左右,“卷”赢了一大批的毕业生。
谈到身边同学的就业情况,小郑表示,他所在的学校和专业相对比较好就业,想要留在北京可以考虑大厂,想要回老家发展可以考虑当地的三大通讯运营商,即使不够保研资格,但只要学习能力强,专业能力过硬,还是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
小郑的学校也在线上线下开展了多场招聘会,他的许多同学就是通过招聘会找到工作。不过小郑也表示,未来还会考虑落户,目前公司并不能解决他户口的问题,而这方面,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会更有优势,落户的可能性更大。
“35”的AB面
“35”是个特别的数字,他既是小郑第一年的年薪,也是程序员频频被cue的“35岁危机”。
某大厂的产品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所在的部门裁员比例在10%以上,有些部门的裁员率甚至高达80%,被裁掉的既包括刚工作两到三年的员工,也包括年龄偏大的老员工,赔偿方案为N+3。
裁员对下半年的校招产生影响,该产品经理表示,本部门仍然会有新员工加入,主要是去年通过秋招的新同学,不过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下半年的秋招人数面临缩减。
根据《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2-24岁的程序员占比高达 11.2%,25-29岁的程序员占比高达42.5%,30-34岁的程序员占比高达31.8%,这三个年龄段的群体成为了程序员群体的中坚力量。
其中年龄在22-24岁的程序员,很多正好是和小郑一样,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而 35岁及以上的程序员占比仅为9.4%,不到十分之一。
谈到35岁危机,该产品经理表示,35岁以上的程序员在行业里确实会比较少见,这与计算机技术更新迭代快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会有所下降,而年轻人会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新的技术。35岁以后的程序员要么成为管理层,或者辞职去别的行业,例如开公司自己创业。
在某个程序员分享交流社区里,有许多关于“35岁危机”的讨论,在一个点击量超过一万次的问题:“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里了”中,转管理层、被动创业、跑滴滴、回老家、出国等等都是选项,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35岁之后仍然在敲代码。
作为一名“准程序员”,小郑表示,在他的未来规划里,自己应该会在大厂先工作几年,有了大厂的履历之后,再考虑需不需要跳槽或转行。对于是否会考虑提升学历,小郑表示,如果升职跳槽等个人提升的计划受到了学历的限制,会考虑读在职的研究生。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袁泽睿
来源:新浪科技、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