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魔幻2020,打工人开局202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苗正卿 周晓莉 李茜楠 谭丽平 姚赟
来源 / 盒饭财经
通关2020,开局2021,但有些经历和成长值得记住。
疫情下,口罩价格暴涨,有人一罩难求,有人有货也不敢售卖;停课不停学下,在线教育风口再起,作业帮、猿辅导等企业获多轮高额融资,学霸君、优胜教育濒临倒闭,一脚天堂一脚地狱,学生、家长、老师重新适应教育方式;227事件、王一博粉丝养号,冷冻中的影视行业,粉丝、流量明星、作品IP、院线都寻求出路;蛋壳公寓爆雷,平台消失,房东租客矛盾急速上升,租客一边维权一边害怕流落街头。
经历了疫情、口罩、在线上课、疫情恢复、蛋壳爆雷等事件后,魔幻成为2020年最常用的形容词。然而,这些经历都带来了成长和新的思考。比如,不少企业,线下加速转线上,两条腿并行。比如,遭遇爆雷后,租客对房租缴纳更加谨慎。
盒饭财经找到了多个在此类事件中的参与者、旁观者或经历者,告诉我们经历了这些后的成长。
从他们口述中,我们扔掉焦虑、无助和恐惧,留下经验和成熟。因为这些口述者经历的故事,或许也曾是你我的经历。
1
口罩一天卖1万单,收到200多个投诉,可我只赚几块钱
口述人
齐鸿波,北京天通苑附近两家超市老板
2012年初,我在北京天通苑和天通苑南开了两家超市——好道客超市。往年的3、4月份应该是超市旺季,但今年完全不行,店里今年4月份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也就6000块左右,是去年这个月份的二分之一。疫情下,生意不好。以前我这两个店是分3班倒,员工从早八点到晚八点上12小时休24小时,而现在门可罗雀,也用不到这么多人手,已经变成两班倒。
疫情最严重那会,我最真实的想法就是每天不去想赚多少,而是怎样才能少亏一些。我超市旁边有6家餐饮店,除了连锁的田老师和喜家德开店外,剩下的4家一直闭店到快6月,就是田老师和喜家德上半年也只能以外卖形式。我们这一条街都是租的二房东,房东不给二房东免租,二房东自然也不肯给我们免租。能享受到免租政策的,基本都是大型国企,我们小企业根本得不到免租优惠。
细想一下,今年以来,店里卖的最好的产品竟然是过年那阵子卖的口罩,腊月28的时候,我们通过渠道进到一些口罩,平均一天卖出1万单左右,我们进了4万只,3天左右就卖光了。我们当时的进价是26元、27元一包,我们卖30多元,坦白讲其实进价已经很贵了,我们赚的并不多,但那时候政策出来了,不能哄抬口罩价格。其中有一天我们卖了1万单左右,但那天也收到200多个投诉。说实话,我们也很犯难,进价在那摆着,那时候我们不赚钱卖生意没法做,赚几块钱又被当成赚黑心钱遭投诉。
所以正月十五之前,国内口罩那么紧俏,和这有一定关系,很多超市或是商家其实是有口罩库存的,但是怕遭人投诉根本不敢卖。
通过这次疫情,我现在想的是以后坚决不再做实体店了,风险太大。
2
在线教育被推风口浪尖,作为亲历者我们喜忧参半
口述人
周帅,“跟谁学”高中学部负责人,高中数学名师
今年是在线教育的大爆发之年,身处在线教育的教师也经历了洗礼。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机构的变化。首先一方面和疫情有关,在线教育被推到风口浪尖,这并不是培训机构自身所为,这其实是因为体制内学校的教师都开始讲在线课程,这个改变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很大。学生和家长能够看到所有的信息,有更多的选择,于是大家就开始做比较。
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反而由于这一原因而降低了,“在线果然不行”“线上讲不好”等等评价涌来。其实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在线教育这个行业本身不好,而是学生和家长看到的、接触到的东西没有那么好。很多家长也许不是不相信培训机构,他们是不太相信在线教育这种形式,这一点很可怕,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影响。
在质量比较好的、比较公认的机构中,大家会有各自的投放渠道和流量来源,所以之前的客户重叠度不高。而今年所有学校与机构全域投放,这使得客户重叠度非常高,包括我们自身内部的不同团队都有客户重叠。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信息,让其决策的难度增加了。因此,现在也存在一种现象:家长在不同的平台听网课,帮助孩子做选择,怕浪费孩子的时间。
网课大面积开花也会带来课程之间的模仿,这使得课程内容的同质化更加严重了,刚开始是各有特色,后来是特色趋同,家长就更不好做选择了。
培训行业前景向好,但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们对在线教育这个行业一开始是非常乐观的,因为这一年大家都被推到了最前台,很多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我们没有受到影响。但在2020年暑假时,我们感觉到了整个行业发展及客户需求和选择的变化,加之疫情影响,一些利空的因素也产生了。作为亲历者,我们喜忧参半。
3
一票难求,留学生回国难
口述人
丁琳,留学生,现居英国
在疫情刚刚爆发时,我们留学生还能通过买有限的机票回国,后来许多黄牛哄抬票价到几万块一张经济舱机票,最后即使有钱也一票难求,许多像我一样的留学生都困在了国外。
英国的疫情状况一直相对严重,第一波爆发后英国发布了封锁居家隔离的政策,学校网上授课。隔离几个月后英国疫情状况出现了明显好转。在解封后由于人们经常聚会,同时又遇到了开学季,英国的感染人数迅速反弹。英国因此颁布了分等级封锁的政策。
许多我身边的留学生都面临着签证到期无法续签的危机。英国在这个时候颁布了相关的续签政策,也算是给困在国外的留学生一些喘息的机会。我会产生一些恐惧心理,像我一样的在外留学生也会有相同感受,因为高票价、国外只增不减的感染人数、独自一人在国外生活的孤独感等等。
通过周围朋友的情况,我切身感受到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我看之前的报道,受疫情影响,2020年英国旅游业损失可能达到220亿英镑。我们在英国坐火车出行强制戴口罩并且只允许坐在靠窗座位,这样也能尽可能将人与人的距离拉开。在我朋友圈中也确实能看到有些留学生去其他城市旅游的现象,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选择在家自我隔离。
4
影迷的饥渴,正在拯救院线
口述人
方方,37岁 北京市场份额第一院线某门店负责人
现在所有院线都指望这贺岁档到春节这段时间,能够出现一两部爆款。目前来看,市场的热度低于大家的预期。
《八佰》上映时的环境,比如今要艰难多了,但是《八佰》成功逆风翻盘,几乎锁定了今年票房冠军。经过几个月市场的预热和疫情后消费者重塑生活节奏后,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炸裂的电影市场。
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在电影圈人们都有一个幻想:疫情带来的电影饥渴,会导致一个疯狂的电影消费周期。但从目前来看,似乎大家并没有那么饥饿。甚至到了12月,市场的状态依然暮气沉沉,丝毫没有以往11月底开始的电影市场狂热感。
我们也思考了是什么原因,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伪饥饿”导致了我们误判。在疫情期间,大家虽然不出门看电影,但是在家依然可以看剧、看电影。如今电影院已经作为一种场景化而存在,换言之电影院的价值已经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场景化本身。你看美国这两天,华纳兄弟取消院线窗口期导致整个好莱坞的愤怒,但其实这代表了一个趋势,从内容角度未来院线和线上已经没什么分别了。至于说是不是院线看电影效果一定好?我身为院线人,都不敢打包票。为啥?现在你弄一套高级的家庭影院系统,也用不了许多钱,现在有钱人太多了,如果院线和线上同步,这种变化趋势会更为明显。这甚至和院线提高硬件水平已经关系不大了,为什么呢?这和第二个原因——内容质量有关。
不是所有电影都值得去电影院看的。我们许多电影人忘记了这句话。其实在1920~30年代,在电影最早的黄金时代,电影院和剧院很像,这是一种需要消费门槛的生活方式。当你决定去电影院度过一个晚上,意味着你可能配套会有一顿红酒晚餐以及电影后的其他活动。在内容大爆炸的时代,这种原则依然有效——高质量的内容才值得去电影院体验。
比如许多人会认为花钱去电影院看漫威大片、看《八佰》值得,这其实是对的。我们院线人,有时候看到一些消费者花钱来电影院看烂片,自己心里都觉得匪夷所思。
言归正传,为什么出现“伪饥饿”现象呢?因为我们的好内容太少了。2020年疫情后票房前几名的片子是《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金刚川》《夺冠》。这些片子几乎是同期质量最高的作品,而其余上映的部分电影票房成绩与之可谓天壤之别,这就是质量差异导致的。
现在许多院线人发愁,担心贺岁档没有爆款片,这完全基于作品质量。如果有一个高质量的片子出现,那么“伪饥饿”会迅速变为“真饥饿”,就像《八佰》曾面临的情况。
其实疫情后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机遇期。因为某些原因,国外片进不来,观众又对高质量内容充满“饥饿感”。这完全就需要中国电影人拿出真功夫了。可惜的是,电影不是朝夕之功,一部优质电影往往需要六七年时间来筹备,中国电影制作团队前几年的努力成果到了交答卷的时刻,所以今天的成绩好坏,真正体现的是许多年前我们付出的折射。
5
失控的饭圈,饭圈也被KPI绑架了
口述人
阿倩,女 29岁 某顶流偶像华东区最大粉丝团之一的粉头
饭圈已经失控,而且正在走向更为激进的进攻型状态,这和大大小小粉丝群的“粉头KPI”有关。我们需要先理清粉头和粉丝的关系。大规模粉丝团的经营及管理者一般称为粉头,这其实是一种有商业模式的实体。粉头一般和偶像有独特的私交,或者可以有一些特殊的接近渠道。粉头向自己粉丝团成员提供的正是这种资源:比如更优惠地拿到偶像周边产品的畅通渠道、官方活动之外的偶像见面机会、偶像私照。
粉头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从粉丝处收费。实际上任何一个偶像的粉丝,在进行所谓的“偶像消费”时,往往是把钱交给了粉头。当然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偶像消费平台,但这些平台最终也是依靠粉头的资源去实现落地的。粉头和粉丝间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商业模式:粉头提供资源,粉丝为之付费。但在执行中,存在两个隐藏的难点,其一粉头如何确保自己拥有资源优势?其二,新一代粉丝对于消费变得更为理性。
第一个隐藏难点的结果,就是粉头需要拿出自己收益的相当一部分用于维护关系,不是和偶像本人的关系,而是和偶像身边人的关系。在饭圈世界里,偶像就像皇帝,他身边的经纪人、助理、宣传类似古代的权臣、宫人、宦官。粉头需要花钱去打点这些人,才能确保拿到更多的一手商品、见面机会、爆料消息。通过持续提供独特资源,粉头才能留住粉丝,从而确保自己的粉丝团的规模。而这种规模是一个粉头收益的直接影响因素。
第二个隐藏难点的结果,是现在的粉丝对粉头的审慎态度更为严谨了,她们花的每一分钱都希望看到结果。所以粉头需要不断在粉丝群里汇报自己做了什么,比如我自己就会经常用Excel表格等方式汇报一周的工作。再比如我收了一笔私照费,我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告诉花钱的粉丝这个事情推进的如何了。
这两个隐藏的难点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粉头被胁迫。比如肖战227事件当天,许多我熟悉的粉头不想下场参战,但是在狂热粉丝(而且是平时花了钱的那些)和相关团队成员的双重压力下,这些粉头动用自己的关系和媒体渠道下场参战。
粉头需要将战果汇报给粉丝群,或者说汇报给那些平时花大钱的核心粉丝,这些粉丝很可能会对你战斗的诚意感到不满。比如一些粉丝觉得粉头没有及时维护偶像,但她们平时花了相关的费用。你能怎么办?
雇佣更多的写手以更狂热的文字、音频、视频下场参战!如果你稍微表现出懈怠,这些花钱的粉丝完全可能对你投下不信任票。问题来了,她们还能从粉丝团跑走么?当然可以!因为我说过,偶像身边有许多权臣、宫人、宦官,这些人也会扶植自己的粉头势力——那些愿意孝敬更多钱的粉头。
当这些平时花大钱的粉丝动了叛逃的心时,粉头时拦不住的。实际上任何一个粉丝群里都会有一些内奸——其他粉丝团派来的,专门挖走这些愿意花钱的金矿。正是这种畸形的生态,导致粉头必须冲杀在前线:充满戾气的饭圈生态的根源所在。
比如王一博粉丝豆瓣养号实践,我太理解她们为什么这么做了。因为年底快到了粉头KPI环节了,能否留住核心粉丝,每个粉头都非常在意。粉丝如何KPI粉头呢?会拿偶像的相关排名来说事。而偶像方也会给粉头施加压力,这是因为许多榜单其实偶像方一分钱不花,完全是粉丝花钱。你团体内的粉丝花了钱砸榜,结果名次却不理想,粉丝和偶像团队的人都会把屎盆子扣到粉头身上。
实际上最恶劣的,正是偶像身边的这群人。中国饭圈生态如果需要整治,那么应该从这批人开始。许多时候,偶像对下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2020年饭圈发生的变化已经非常清晰,这是一个被复杂的利益纠葛深度影响,并注定变得更为畸形的生态。如果没有监管和整治的力量,2021年饭圈生态只能更充满戾气、更为激进。
6
蛋壳爆雷后,我加了4个维权群,每个群一二百人
口述人
孙笑,租客,交了一年房租,蛋壳公寓爆雷事件受害者
2019年10月,我在蛋壳上租了现在所住的房子。那时,年交有优惠还可以免除服务费,我就一次性交了一年的房租,5万。
其实蛋壳并非首次出现问题。今年春节的时候,蛋壳管家突然给我们打电话,说房东要解约、因为蛋壳没有付房东钱了,要赶我们走。我当时在老家,因为疫情走不了,就没有同意。最后3月份蛋壳把钱补上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到今年10月份,我合约一年到期,就又续租了一年到2021年10月,因为租金年付每个月可以返200元,我再次选择了年付。岂料,刚交完房租没多久,就在网上看到蛋壳就暴雷了。起初还抱有侥幸心理,但11月份开始,管家联系不到,蛋壳也联系不到。
房东随后联系到我们说,12月2日是蛋壳给房租的日子,如果届时蛋壳没有给的话,就建议我们再找房子,12月就搬走。我们这里合租了三家,一家是月付租金,所以她搬走了。另外两家是年租的,一家是到明年5月份,一家是我到明年10月,就没有搬走。
由此,我们围绕搬家时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从12月1日开始,房东不停给我发微信。起初,我同房东说,希望房东在15个工作日之后,确认蛋壳不给打房租了、解约了之后再来说这件事,房东同意了。前些天,房东和蛋壳成功解约,房东又开始一直给我们发信息,让我们明年1月份搬走。并威胁如果我们不搬走的话,就强拆、换锁。我希望能各自承担一半的损失,住到明年5月份,他不同意。我又说我还在跟蛋壳沟通,他让我解约,我说不能解约,我解约了责任就在我。最后,我以12月25日要去蛋壳总部解决问题为由,暂时拖延了这一场“交战”。
双方都在僵持着,还没有爆发矛盾和冲突。室友搬走的那天,我和房东有了第一次见面接触,协商无果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于蛋壳APP已经瘫痪,十天前,我去了一趟蛋壳总部,大门上贴满了各种提示与通知,门外已经排了好几条长队,有租客也有房东。但目前解决问题需要预约,我拿到了12月25日的第60号,这意味着,排在我面前的至少有600号。
因为这件事,我加了4个维权群,每个群大概一二百人,每个人的遭遇都是血泪史。我是自由职业,与其他人相比,不用特地请假去解决问题,但生活依然会受到影响,如果蛋壳没有给到解决方案,年前的冬天,我可能就要被赶走,现在也没有钱再另外找房子了。具体的情况,还得等25号去蛋壳之后,再和房东协商后才有结果。
来北京十年了,经过这事我突然想回家了。很寒心,感受到了北漂的无助和社会底层的心酸。
7
几十米一个自提点,三天十几单,团长挣什么钱
口述人
赵女士,武汉人,线下超市店主
最近有几个平台找我当团长,美团、拼多多甚至滴滴的地推工作人员最近都来家里找我开团,有段时间几乎天天接到各种团购平台的邀请电话。
事实上,3年前,兴盛优选的地推人员团队就曾找过我,但那时的入驻要求高。除了有订单要求,还要建3个以上500人群、有每日运营的指标。而今年10月,兴盛优选又来找我,还降低了门槛要求,仅有周单量要求,其他均为软性指标。
不只小区,现在连小区外的临街商铺都到处是团长,开水果店的、煎饼店的、五金土产,他们都是团长。现在社区平台为了争抢市场,不像以前有地狱保护,一般一个平台在一个小区只能选择一个团长。现在团长太多了,单美团优选社区团购平台上,我们小区就有12名团长,有的团长是全职妈妈,有的是兼职的上班族,有的则是在小区开门店的店主。
而且十荟团还推出了“团长裂变”计划,就是说一位老团长带来新团长,两者都能享受到一定优惠,老团长还能享受到自己带来的新团长的业绩分成。利益捆绑下,有的老团长甚至能够“拉拢”七八位新团长。
其余的几家团购平台也在小区明显的地方,比如电梯、小区门口、快递柜旁边,贴上了各自招募团长的广告。
我加入社区团购也是没了办法,因为从今年8月我就发现店里的卷纸、洗护、调料、零食、乳品都在下降,有些甚至销量下降50%。社区团购对实体便利店冲击实在太大了,线下店再怎样也做不到1分钱的青菜,9毛钱的苹果。为了弥补损失,选择了当团长,而且自从做团长以来,店里的水果也不卖了,因为根本卖不动。
现在团长也是越来越不好当,业主就那么多,每天买的东西也就那么些。社区团购的客单价非常低,通常只有几块钱甚至几毛钱,10个点的佣金就相当于没钱挣。我们团长之间也会经常交流,真的是大多业绩没那么漂亮,很多团长三四天才接个十几单,区区百元不到,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
当初平台为了抢人,天天来店里游说,声称团长自提点不会太密集,大概100米设置一个。现在好家伙,几乎不到20米就一个自提点,没得钱赚。我现在感觉就是给平台当了一个免费提货架,顺便帮忙保管,售后什么的也服务了。比如厂家配送来的货没有分拣,就需要我来验货,看水果有没有磕碰,青菜有没有不新鲜。特别是随着SKU变多,自己还要负责分拣、打包,其实也可以直接扔在货架上,但我们做实体生意的,服务就必须得跟的上,没了口碑别说社区团购,店也别想做了。
来源:新浪科技、 盒饭财经